文旅融合從“西安樣板”到“西安經驗”輸出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4-10 19:29來源:瀟湘晨報 灞河邊的長安書院與西安奧體中心、長安云和長安樂,勾勒出古城美麗的天際線。 易俗社文化街區成為了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同盛祥飯店內隨處可見關中特色的陳設。 情景式主題文化街區“東邦哥”讓人1秒穿越回上世紀80年代。 從博物館之城到演藝之都,從打造文旅新場景新業態到夜游經濟的全面激活,從推動文物保護科技創新到“互聯網+中華文明”深入實施,從文旅融合“西安樣板”到“西安經驗”輸出……近年來,我市扎實加強文化建設,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聚焦文旅需求,創新供給激活新消費,走出了一條獨屬于西安的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到2025年,西安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到950家,文化企業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博物館達到172座,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2家;旅游接待總人數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5000億元,文化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6%。 通過構建“一核兩廊八板塊”發展布局,一個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城市新西安,一個獨具中國特色、現代與傳統交相輝映的國際化大西安,將屹立在中國西部這片古老大地上。 文旅融合 對準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 華燈初上,十四運會后的西安霓虹盛景。灞河邊的長安書院與奧體中心、長安云和長安樂,組成渾然天成的“千年書卷” ,用墨香繚繞的寫意長安,勾勒出千年古城最美的天際線。慕名而來的市民游客、身著漢服的年輕人用熱情和微笑訴說著對美好生活的愿景。 新晉的網紅打卡地易俗社文化街區同樣是祥和一片的“秦聲秦樂”,廣場上的飯館酒肆門口坐滿了等待吃飯的市民,在街區經營著罐罐茶的小王高興地發了個小視頻:店里又是人滿為患的一天! 當文化和旅游牽手,讓西安這座城市散發出前所未有的“西引力”,也讓西安“溯到源、找到根、尋到魂,對準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 4月3日,清明假期,記者來到易俗社文化街區。掃碼測溫進入后,一股濃濃的時尚懷舊風撲面而來,這是老西安人的集體記憶,更是打開這個城市的味蕾密碼:“食領三秦”的西安飯莊,“陜西美食圈精神故鄉”同盛祥,“長安炙鴨”的西安烤鴨店,五一飯店大包,“清真餃子專家”白云章,“元宵大王”新中華……驚喜遠不止此。位于負一層占地7300平方米的情景式主題文化街區“東邦哥”,是一個能讓人1秒穿越回上世紀80年代的復古街區,自去年10月1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后,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去‘東邦哥’排隊打卡!”一度刷爆了抖音和朋友圈。東邦哥的家,東邦哥小時候的教室、操場,東邦哥和伙伴們最愛去的旱冰場、電影院、街機室、音像店、小人書攤,東邦哥最愛吃的陜西小吃、最愛喝的冰峰,賣著蝦條、果丹皮、方便面的小賣鋪和供銷社,串聯著火車站和鐘樓的1路電車,以及那個年代的“三轉一響”——上世紀80年代的西安生活場景都在電影級置景標準下一一原景重現。 58歲的市民李素珍開心地說:“恍惚間又回到30年前,這是我們一代人的美好回憶,也是我見到最有人情味的景區!”不少90后、00后游客不僅完全接受這樣的“懷舊”,并給出極高的評價,90后市民小魚說:“以往電影里看到的畫面能真實出現在眼前,就像時空穿越一樣,體驗感和沉浸感做得非常好,讓市井文化注入了時尚潮流!” 城市更新 傳統文化也能做時尚“弄潮兒” 事實上,作為城市更新樣板項目,易俗社文化街區不僅讓古調唱出新聲,還在傳統文化挖掘和運用上做足了功夫。走進街區百年老字號同盛祥店,處處能夠顯示文化的烙印,在二樓包間區,“花亭相會”“龍鳳呈祥”“柜中緣”……一個個秦腔名段命名包間名稱,讓“易俗社的戲、同盛祥的飯”這對傳統IP完美融合在一起。 包間內的擺盤、擺設也頗為考究。放棄了傳統墊布,取而代之的是印有同盛祥字樣的宣紙,客人吃飯之前可以用秦腔臉譜印章蓋章留念,甚至可以在上面揮毫潑墨,感受西安傳統餐飲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包間主位上放著一個傳統扇面,正面寫著譬如“拾黃金”等詞牌名,背后則是對詞牌的解讀,令人耳目一新。 “西安文旅高質量發展靠什么?就是需要對傳統文化深度挖掘融合,可以說傳統文化不是遲暮老人,而是時尚的弄潮兒!”同盛祥飯莊總經理馬波認為,文化為旅游提供豐富的內容產品,旅游則為文化洞開廣闊的市場空間。他表示,傳統文化創新不僅要做到“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宗,融合不照搬”,還要在互動體驗、內容創意等方面進行拓展。 “這個店距離總店直線距離只有200米,但我們不擔心競爭,因為我們從當初設計規劃就要做年輕人市場,做文旅的創新產品?!睘榱擞?0后、00后年輕人的口味,同盛祥推出了酸菜魚泡饃,蘿卜泡饃等,還推出了“國家級非遺大師”現場制作泡饃的服務,讓年輕人零距離體驗傳統美食文化,成為游客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同樣,在原址新建的五一飯店就將“五一鮮包”進行IP包裝,以“大包”會友的美食文化迅速發酵,從50后到80后三代人的集體回憶讓傳統和創新在小小的包子上體現。此外,街區還通過電子菜單、線上外賣、電商營銷、直播互動等數字化賦能,更是打造了多元化、永不落幕的文旅消費場景。 作為西安文旅創新案例的縮影,2020年以來,西安通過深度挖掘周、秦、漢、唐等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加強文化建設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將現代科技、時尚藝術、特色飲食完美融合,打造推出了一批彰顯西安獨特歷史文化魅力、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象級文化IP,一系列熱點文旅活動和產品持續撥動著游客們的心扉。通過打造文旅新場景、新業態,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區景點、融入城市街區、嵌入美麗鄉村,提升旅游的文化底蘊和特色魅力,重構了文化旅游新玩法新體驗新印象。 此外,我市全面激活夜游經濟,通過組織“長安夜·我的夜”夜游經濟嘉年華,西安文旅消費季,舉辦啤酒節、音樂節、美食節、帳篷節、電競節等系列活動,策劃推出歷史研學、絲路尋蹤、紅色記憶、山水民俗、網紅打卡系列產品,有效釋放疫情積壓的旅游需求,持續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如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旅游網"或"www.ct.cn"并附文章鏈接,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錄和轉載的第三方內容,本站無法保證其真實性,亦不代表本站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屬原媒體及作者,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城市消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的工作部署,大力發展粵式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培育“粵夜粵美”文旅品牌,促進廣東省文旅消費提質升級,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今年上半年啟動首批廣東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評選工作。經地方申報、所在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推薦、合規性審查、專家評審、實地考察、公示等程序,首批廣東省... 8月1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印發《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為加快推出文旅領域助企紓困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推出12項促進文化和旅游業恢復發展的措施。通知提出,加大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扶持政策力度,對符合條件的旅行社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暫退比例由80%提高至100%。同時擴大享受政策的旅行社范圍,延長政策時間至2023年3月底。通知提出,持續推進... 近年來,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越發“璀璨”,根據相關研究數據,截至2020年底,中國夜間經濟規模突破30萬億元,預計2022年將突破40萬億元。夜經濟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夜娛、夜市、夜秀、夜宿等業態,將“夜經濟”這個名詞構建的越發豐滿。其中,“夜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尤其到了每年暑期,都是夜游經濟最熱鬧的時刻。從旅游服務平臺的數據來看更為直觀——攜程數據顯示,近5年,暑假期間夜游景區...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7月份發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顯示,國際旅游業在2022年前五個月出現了強勁反彈,有將近2.5億的國際游客出行,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221%)。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認為,受區域內強勁需求和越來越多國家取消旅行限制的推動,歐洲旅游業復蘇領先全球。與2021年前5個月相比, 歐洲國際游客入境人數同比增長350%,已經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46%。UNWTO秘...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8月最新數據顯示,國際航空客運量強勢復蘇,較2021年6月猛增230%;客運總量增加了約76%,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6月的71%。數字表明,國際旅游業有望翻開新冠疫情后新篇章,多國國際旅游收入正在增加。不過,盡管歐美游客數量已幾乎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亞洲游客仍缺席。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表示,2022年前5個月,國際旅游業表現強勁,國際游客達... |
|